如何组织一场「头脑风暴」

如何组织一场「头脑风暴」

如何正确地组织和进行一场「头脑风暴」,避免变成「无主题胡侃」?

设置合理的议题

一些公司的领导非常支持搞头脑风暴,但同时非常期待于出现一些奇思妙想的头脑风暴结果。有很多人因此不切实际的把“头脑风暴”会议搞成了“奇思妙想”、“胡思乱想”的会议,一味求新、求变、求一鸣惊人,这种思路都是不对的。

头脑风暴可以是奇思妙想会议,但是那种更适合于创意公司、互联网公司,这些需要打破常规不按牌理出牌的公司,大部分人所在的公司还是以常规经营为主的,召开头脑风暴会议也是在经营活动中碰到了之前没有碰到过的、比较具体、比较棘手的问题,这类问题,就不太适合用奇思妙想的方式来处理。

举例:我所在的集团准备组织大规模的业务培训,涉及全球数千名员工,这时候有两种方法,1组织人员集中式课堂培训,2组织电话会议视频会议的网络培训。第一种方法因为成本太高无法实现,那么如何在选择第二种网络培训方法的同时,又能提高培训的效率和让员工更好的参与培训呢?

比如说最后我提出的问题,就可以作为头脑风暴的一个合理的议题。因为这个议题有下面的几个特点:

有明确的范围(限于网络培训,不讨论其他的培训方法)

有清晰的开始和结束(从培训开始,最后提高培训的效率,增强员工的的参与度结束)

当然,我们还可以根据SMART法则来进一步明确和强化我们头脑风暴的议题。

SMART原则中的“S”、“M”、“A”、“R”、“T”五个字母分别对应了五个英文单词:Specific(明确)、Measurable(可衡量)、Attainable(可达成)、Relevant(相关)和Time-bound(有时限)。

组织准备工作

很多人组织头脑风暴还有一个误区就是既然是头脑风暴,要不拘一格提出新想法,那么就不做事先的准备,用“脚踩西瓜皮,遛到哪里算哪里”的心态来对待头脑风暴的会议组织工作,最后往往陷入失败之中,甚至开始怀疑头脑风暴是不是没有用。

在这里要明确一点,任何的会议/讨论/头脑风暴活动,都需要认真规划和组织,刘伯承元帅曾经有个著名的理论:“五行不定,输得干干净净”,哪五行呢?

任务

敌情

我情

地形

时间

那么对应到头脑风暴的会议组织工作,我们也要同样弄清楚上述的五行。

任务就是我们的议题;

敌情就是我们现在面临的困难,具体可以在事前准备会议上讨论罗列,另外还有哪些人会提出反对意见,有可能出现怎么样的意外状况?

我情就是我们会议的组织者是谁,会议的协调人是谁,高层赞助者是谁,核心成员是谁,小组负责人是谁,参会人员都有谁,每个人是否了解各自的任务和目前的状况?如果不清楚,怎么样去对参会人员做简报?

地形就是我们针对这个议题,我们后勤工作怎么安排,怎样分组,需不需要白板,需不需要不同颜色的马克笔,便签条,需不需要投影仪,每个人要不要带电脑,怎么样准备开场,怎么样组织总结和汇总?

时间就是我们会议议程的安排,一共多少时间,分组讨论多少时间,最后总结多少时间,每个人的发言限制多少时间?

好的组织工作有利于捋清头脑风暴的脉络,让大家在安排好的行程之内,有的放矢的提出建议和对策,而不好的组织工作则一切显得杂乱随意,同时也会让参与讨论的人偏离议题,从而将头脑风暴会议滑落成“无主题胡侃”。

引领讨论

即便我们设置了合理的议题,事先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,“头脑风暴”依然存在许多不可控的因素,而往往导致会议滑坡,或者陷入争执、或者陷入空想和闲聊。这时候,会议组织者和协调人的领导力就显得相当的重要。在这里我针对这两个角色(有可能是合二为一)的活动提出一些建议。

建议一:及时收住失控的讨论,活用“回溯”技巧;

很多时候在头脑风暴的进行中,由于某一个发言者提出了奇思妙想的建议,从而激发了其他人的思维,于是顺着奇思妙想的建议继续延伸下去,甚至越讨论越远,已经明显偏离了会议的议题。这时候会议的组织者和协调人就应该及时站出来,暂停和终止偏离议题的讨论。在这里有几个小技巧:

设置会议的讨论议题作为一页PPT,在大家偏离主题时回放,提醒讨论的人群;

设置“On Hold”问题箱,可以将明显偏离主题但是大家热烈讨论的话题用马克笔写上放入On Hold问题箱,将讨论的议题再度引导到正途上;

设置自由发言的时间限制,针对每一个问题的集体讨论发言时长应该在10-15分钟,如不做集体讨论,则每个人的发言限制在30秒-1分钟之间,并且明确通知到每个参与者,头脑风暴的时间并不是越长越好,适当的设置时间限制会让人的行为有紧迫感及目标感;

建议二:合理处置争端,不预设立场;

在头脑风暴的进行中,常常会出现有人各自提出相反的建议和主张的情况。很多人为了坚持自己的主张,通常开始攻击他人的主张,甚至愈演愈烈,劫持了整个头脑风暴的议题。这时候作为会议的组织和和协调人应该:

阐明立场。头脑风暴的主旨就是让大家畅所欲言,但是另外一个重要原则就是“不做预先的评判”,不在会议上讨论和评价其他人的观点对于错,而只讨论这些观点对于实现我们的目标有没有帮助;

清理负面意见人群。在处置争端没有达到预先的效果时,应该请会议的赞助人(公司高层)领导出面,将负面意见人群单独邀请到会场外进行一对一的面谈,让高层出面安抚情绪,从而控制场面不至于走向混乱;

建议三:总结观点,寻求共识;

永远不要忘记头脑风暴的目的是为了寻求解决方案,所以在头脑风暴进行到最后的时候,要进行适当的总结,巩固阶段性成果。这既让头脑风暴有一个完整的结束,同时又加深了参与人群的印象,不至于让人感到整个头脑风暴活动头重脚轻,甚至虎头蛇尾。这时候作为会议的组织和和协调人应该:

回溯头脑风暴的议题和目标,

以小组的形式让各个小组针对议题做简报及总结

邀请会议赞助者(高层)总结,鼓励参与人员并提出期望

拟定下一步的核心成员总结会议日,并着手准备用书面形式将头脑风暴的结果汇总成形;

总结

综上所述,通过充分的讨论制定议题,并周密安排头脑风暴的议程和日志,同时加上组织者和协调人的合理引导,这样才可以最大程度上正确的推进头脑风暴,并避免演变成“无主题胡侃”。

相关推荐

详细拆解公众号流量主的7种变现方式
bet3365备用

详细拆解公众号流量主的7种变现方式

📅 06-27 👁️ 2732
📱3分钟看懂携号转网:查询短信、办理流程、利弊、常见问题
北斗标识
48365平台

北斗标识

📅 07-03 👁️ 884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