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源:雪球App,作者: 思索的瓶起子,(https://xueqiu.com/1088154788/335617167)
今天分析美团。好多人在问它,感觉大家非常喜欢这家公司,我作为腾讯股东,之前给我分了一些美团股票,所以咱也算是美团的mini持有人。随着年龄增长,我现在越来越少吃外卖了,毕竟大多数外卖食品都是预制菜的产物,重油重盐,质量并没有多高。并且现在我有了小孩以后,都是自己做饭,同样的价格吃的比外卖好多了,而且还安全。
所以我不清楚,是不是那些每天在办公楼上班,天天吃外卖的城市白领们,每天都在使用美团的服务,所以更加偏爱它。
美团这家公司确实很厉害,说它是卷王也不为过,无论是当年的千团大战,还是后续的外卖业务、酒店文旅业务,以及现在的社区团购本地生活业务,美团始终都在面对高强度的竞争环境。
要知道竞争对手并不弱,抖音京东这些互联网巨头,都是美团的竞争对手,但偏偏每次最终获胜的都是美团,这也说明,公司拥有一些其他企业无法依靠简单砸钱而复制的竞争优势。
本文就来寻找一下,美团的竞争优势到底是什么。由于它的业务比较庞杂,我就随意一点,想到哪写到哪了。
一、美团的战斗史我先由美团的战斗历史讲起,那叫一个丰富多彩。
美团成立于2010年,当时由红杉资本领投A轮,阿里巴巴领投B轮,主营团购业务。当年的团购是个新鲜事,通过团购走量来换取更低的价格,创造出全新的营销思路,加上移动互联网的普及,人们用手机即可方便快捷的完成团购操作,这被视为一个全新风口,千团大战因此打响。
这个阶段,各团购平台的普遍打法是,利用融资烧钱,通过补贴获取流量,但钱烧完了,公司也就完蛋了。而美团的创始人王兴,在成立美团之前,做过多多网、校内网、饭否等平台,对互联网创业的体会更深刻。
所以他没有盲目烧钱打补贴大战,而是更注重用户流量获取的可持续发展,通过地推模式与商家绑定,通过团购券随时退过期退等用户认可度极高的创新,最终赢得了千团大战的胜利。
注意,哪怕美团是团购领域的最终胜出者,而竞争对手大多因烧光资金而自然死亡,但美团在这个阶段也依然是亏损的,只不过王兴通过对现金流的高效控制,保证自己资金链不断,这也是美团这家公司的第一个基因:现金为王,不盲目烧钱竞争。
所以我们前两年看抖音和美团的竞争,当下京东和美团的竞争,都是对手大肆烧钱,而美团小烧跟进,最终大多以对手烧不动了结束。
之后为了找盈利出路,美团在12年成立了猫眼电影,13年上线了外卖业务和酒店旅游预订业务,这些领域同样都进行了惨烈的价格大战。这里重点聊一下酒店业务和外卖业务。
首先说实话,我自己没用过美团酒店,都是用携程的,但惊奇的发现,美团这个市场后起之秀,在酒店预订领域的市场份额,与携程不相上下。要多说一句,美团在2015年与大众点评合并后,为它提供了极高的本地生活流量接口,而美团酒店也是靠着这种错位竞争,逐渐追上了携程。
一般人出差往往使用携程来搜酒店,但如果是本地住宿,往往会习惯用大众点评,先搜一下本地酒店的评价质量,再做筛选,所以美团酒店就是依靠本地生活的高频流量基础,拓展那些分布于高校、医院等中低端的住宿需求场景,在下沉市场快速起量。所以那些如学生党,突然在夜间有酒店住宿需求的客户,你们懂的,就成为了美团酒店业务的主要客流来源。
外卖业务与当年的团购大战类似,同样是个烧钱游戏,最初美团与饿了么旗鼓相当,百度外卖与口碑外卖也都拥有一定的市场份额,但到了2023年,美团外卖的市场份额高达65%,饿了么只剩30%左右,其他玩家早都消失不见了。
外卖业务的竞争过程中,美团同样不止以补贴取胜,而是通过差异化竞争形成优势。
首先美团外卖依靠团购与大众点评的流量优势,天然就拥有一定的信任基础,特别是大众点评,相当于帮用户进行了一波外卖质量筛选,加之美团地推团队加持,建立餐饮商家基础,这比单纯烧钱的效果好太多。
其次外卖业务对即时配送能力、配送的服务质量都有要求,而美团建立了自身的骑手队伍,提供更优质的配送服务,这里我们不点评它对于骑手效率的压榨式提升,总之它能想办法做的比竞争对手更好一点,最终成为了那个赢家。
2016年阿里退出,腾讯入局,美团也由阿里系变成了腾讯系。之后美团入局了生鲜超市业务、打车业务、跑腿业务、收购摩拜进入共享单车业务,结果都不太理想,摩拜还亏了一波大的。
后续美团推出了买菜业务,进入社区团购领域,推出了配送平台,希望通过高效配送网络建立到家业务的核心竞争力,全面打通到店与到家业务,形成了本地商业业务,与新业务的两极驱动模式。
回顾美团各种竞争胜出的例子,它非常关注用户与商家的核心需求,在烧钱的同时保证自身现金流健康,并寻找其他竞争点,形成独特竞争力,最终打败对手。
因此最近京东与美团在外卖领域的竞争,我也不觉得京东能赢,除非京东能找到一套,独立于补贴之外的独特竞争力,否则就是另一个烧钱烧不下去的惨案。
二、业务点评
美团的业务,可以用“本地生活”四个字高度概括,它相当于一个综合性的本地生活服务平台,你在美团上,可以找到吃喝玩乐的所有相关服务,通过美团、大众点评、美团外卖等产品,服务超过1000万个商家与超7亿个人用户。
“本地生活”覆盖了居民日常消费的方方面面,其自身加延伸市场规模超过15万亿,美团作为互联网平台,相当于一个对接需求的中间商。它最初起家的点评+团购模式,帮助商家依托互联网完成获客,这也是它到店业务的雏形。而后来的外卖、闪送、社区团购业务,则是由到店向到家进化,重新创造了平台价值。
目前美团的业务有两大板块,分别为核心本地商业业务以及新业务。其中本地商业业务分为餐饮外卖业务、大众点评、酒店、闪购、民宿和门票业务。新业务包含社区团购、美团买菜、网约车、共享单车和共享充电宝等业务板块。
其中餐饮外卖、闪购、社区团购与买菜属于到家业务,而其他大多属于到店业务。美团最新的竞争策略,是将到家与到店业务打通,通过全新的会员体系,使得各种权益在不同的使用场景下通用,这个点我后面再讲,本章主要讲一下美团的各大业务逻辑。
国信证券这张表总结的很到位,基本把美团的主要业务板块与盈利模式写清楚了。作为本地生活服务平台,美团的核心定位,就是把顾客与商家的生活需求连接起来,美团给商家提供更多客源,而给顾客提供质量更好价格更便宜的商品与服务,所以它赚商家的,主要是佣金和服务费,而赚顾客的,则是在线营销的价差与配送服务费。
按照美团2024年的财报数据,配送服务赚回980亿营收,佣金赚了953亿,在线营销服务赚了492亿,其他服务销售,主要以新业务板块为主,共计赚了949亿营收。
分业务来看,核心商业贡献了美团绝大多数的营收和利润,而新业务整体上依然是亏损的。配送服务虽然是第一大营收来源,但美团骑手的综合成本也很高,这部分美团其实并不赚钱,因此最主要的利润来源,还是来自佣金以及在线营销服务这两大块。所以核心商业中的到家与到店业务,依然是美团最重要的两大盈利模式。
三、核心竞争力美团的核心竞争力,我认为大致有4点:
第一是用户的使用忠诚度。比如我出门如果想查一些商家的评价,就会打开大众点评,因为我信任它给出的结果。再比如我爸妈现在日常买菜,就用美团,据说很便宜,还直接给送上门。虽说我个人不怎么点外卖,但城市上班族与学生党,是美团外卖的忠实用户。
基于点评、互动、推荐、优惠、产品与服务质量等多维度,牢牢把控住用户心智,只要用户不离开美团系的APP,那么美团就有办法将流量转化为销量,毕竟生活中的各种需求它均能满足。
第二是推广能力。美团拥有一支地推铁军,在线下商户拓展端,可以与商户进行有效沟通与绑定,这一点比那些纯做互联网平台的企业,线上线下脱节,更能建立相互的信任基础。
第三是高效的管理能力。无论之前的团购还是当前的外卖,都是走薄利多销的路子,甚至为了压低价格,甚至要亏本补贴。并且线下商家的质量参差不齐,如何将它们整合到美团的体系下,加强质量管理,提高服务效率,最终压低平均成本,是做本地生活服务可以盈利的关键。别人做外卖都亏钱,而美团就能稍有盈利,这就是它管理能力与整合能力的体现。
第四是配送能力。前面我们看到,美团的配送服务业务营收最高,但却不赚钱,为的就是保持一个高规模高密度的配送骑手网络,因为这直接关乎配送的总规模、时效性与服务质量。
这四点核心竞争力,也是美团可以抵抗抖音与京东冲击的护城河。
抖音对美团开展竞争,主要在到店业务领域。抖音通过自身庞大的流量池,通过算法优势精准找到客户,从而为商家带来营销转化。
视频电商的逻辑,是货找人,通过用户喜好,将带货视频推给对应的用户,从而使得商家获得销量增长。而美团的逻辑是人找货,通过多年建立的评价体系,帮用户筛选出评价较高的优质产品或服务,从而为商家引流,所以二者本质上,有一定的差异化。
所以抖音更适合一些大商家,因为一条爆款视频可以被全国用户看到,只要当地有门店,那么就会起到引流作用,而美团更适合那些小店,依然是走本地生活的路子。
整体来看,抖音确实抢走了美团的一部分市场份额,并且逼迫美团降低了对商家的综合佣金率,但从长期来看,随着抖音补贴力度下滑,两家可能会慢慢形成动态平衡。
京东对美团的竞争,我认为是因为美团触及了京东的基本盘。京东本身主打时效电商,通过建立自有物流体系与发货仓,实现当日达、隔日达的优质服务,与淘宝拼多多形成错位竞争。
但美团的闪购业务,通过与本地商家合作,逐渐进入了即时销售赛道,算是动了京东的基本盘,因为京东快递就算再快,也比不过本地商家+骑手配送的时效性,因此京东也想利用自己的物流资源,进入美团的外卖基本盘,抢一抢美团的市场。
首先美团外卖业务,给自身贡献了50%左右的营收,是美团的绝对基本盘,京东就是看准了这一点,对美团做出反击。方法还是老一套的巨额补贴,拉拢用户,同时通过给商家降低佣金率,给骑手更好的待遇,取拉拢商户与骑手,从而在用户、商家、骑手三个维度,想要追赶美团的脚步。
说实话,我不看好京东,美团的利润率并不高,给用户与骑手更多的实惠,给商家更低的佣金率,京东外卖大概率无法盈利,而不能盈利就必然无法长久,这已经是被美团验证过的事情,所以京东大概率也无法打败美团。
但反过来,我自己也上京东外卖薅了羊毛,20块钱买回了大约原本40元左右的东西,便宜是真的便宜,所以京东也能抢走美团的一定市场份额,大概率这是一个双输的局面。
最近上面发了声,要求避免恶性竞争,这对美团算是利好,可能也让京东松了口气,可以降低补贴规模,因此这两家公司的股价当天均出现大涨。
另外再聊聊,美团打通到家与到店业务这件事。25年3月底,美团宣布会员体系全面升级,以神券作为核心权益,购建由到店至到家的全方位生活场景使用。
我研究完,这个新会员体系的逻辑是这样的。
原来我们在商家享受的团购折扣,在外卖享受的订单优惠,都是独立的,现在美团把各个业务板块打通,通过会员积分体系,享受包括外卖、酒店、出行等各种服务在内的权益集合体,相当于各个独立的业务相互引流,综合提升协同效应。
总之新体系以为用户省钱为出发点,带动消费频次与场景的增长,具体效果可以在公司未来的业绩变化中,来寻找端倪。
最后,美团已经把业务做到了海外,将国内这套模式,复制到香港、东南亚、中东市场,以美团卷王的特质与经验,未来在海外可能也能占据一席之地,从而为公司提供新的业绩增长极。
四、股价走势与技术分析技术分析我更看重长期的周线走势,之所以加上这部分内容,并不代表我抛弃了价值投资,而是为了更好的寻找买点与卖点,提高择时准确性。
将技术分析与基本面分析相结合,有可能进一步提高胜率,如果出现一个技术分析的买入好时机,同时又是一个基本面分析的好价格,这时买入的赚钱几率无疑会大大增加。
这时如果再将资金面加进来,低位低估值上涨的同时,伴随成交量放大,三者相互印证,我觉得综合胜率还会再次提高。
4.1、股价走势
美团的股价也算是跌宕起伏了,上市后2019年初最低探底40.25港元(前复权),而2021年初最高涨到了460,妥妥的10倍大牛股。
之后赶上中概股大熊市,到2024年初,股价最低时又跌回了62港元,跌没了85%,这种波动真不是一般人能够承受得了的。所以港股涨得多跌的也凶,想炒港股,一定要做好面对大波动的准备。
从长期来看,60港元应该就是美团的历史大底了,至于能否继续上涨,这事确实很难说。毕竟港股是全世界交易者参与定价,流动自由,超涨超跌现象更为严重,我自己更习惯买ETF,虽说波动也不小,但心里会踏实许多。
4.2、长期趋势
长期趋势我看的周K线图,美团股价目前形成了两个震荡中枢平台,价格区间段均在120-200之间,最新的股价又再次回到了平台下沿的支撑位,可能一些想要做波段的朋友要出手了。
我只是提醒一下,万一跌破了125港元这个价格,可能就要向下寻找新的支撑位了。当然如果真的破位下跌,能在60-80港元之间,形成第二底部,来个W型双底结构,到时候我自己也捞一点试试水。
至于想要打开长期上涨空间的话,必须要冲破200港元这个中枢压力位才行。
4.3、中期趋势
中期趋势我看的日K线图,图中呈现明显的下跌趋势,仅看图形的话,不好说125港元的位置能否守住,毕竟稍微来个利空消息,可能就跌破了。
在市场对于京东入局外卖行业没有定论前,这个双输的局面,可能会持续压制美团股价。
4.4、技术分析总结整体看下来,公司长期趋势目前处于震荡整理状态,而中期趋势依然处于下滑趋势,因此很有可能连累长期趋势破位下跌,投资的话建议谨慎。
(注意:文章发布会有时效差,因此短期趋势分析的时效性会受到影响)
五、估值分析
美团自2018年在港股上市后,直到2023年才开始稳定盈利,目前滚动市盈率为20.76倍,算是历史最低水平。20倍PE我认为算是一个合理的估值水平吧,但目前不知道,京东对美团的冲击有多大,还是建议谨慎参与。
从PB指标来看,目前公司估值4.31倍,处于22.82%的位置,历史最低为2.37倍,出现在2019年初与2024年初,中概股估值最低的时间点,所以投资美团,PB指标的参考性比较高。
估值结果我就不给了,美团在我看来,投资风险并不低,盲目给估值很有可能出错,让我选我更建议去买恒生科技,而不是单吊美团。$美团-W(03690)$ $京东(JD)$