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局《左传》版本这么多,究竟该如何选?

书局《左传》版本这么多,究竟该如何选?

《左传》(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),郭丹 程小青 李彬源 译注

在“春秋三传”中,《公羊》《榖梁》与《春秋》原文的贴合度非常高,以对经的解释阐发为主,补充的记事不多。而《左传》对经书的依附程度则不那么高,其解经的方式有说明经文、补充经文、阐释《春秋》书法、以史事阐发经旨、无经之传等。在理解《春秋》时,三种书可以互相参照、对比理解。

《春秋三传》一书就为大家对比阅读提供了便利,在《春秋》经文的原文、注释、翻译下,分别列出了《左传》《公羊传》《榖梁传》对这条经文的解释,并加以注释和翻译。

《春秋三传》(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),郭丹 程小青 李彬源 黄铭 曾亦 徐正英 邹皓 译注

朋友们在读《左传》时,常常会遇到先秦地理、人名、典章制度等疑难点,即使有注释和翻译,理解起来也有相当难度。不妨参考刘勋老师的《〈左传〉全文通识读本》,作为辅助阅读材料。在此书中,作者对正文进行了精细分段和标记,并将人名、地名索引散入相应正文中,便于查找;撰写了大量短文和长篇专文来解释文本中的疑难问题;设立《知识储备》模块,讲解春秋时代的文化常识,并在注解中为读者提供历史地理、礼制官制、出土器物等多领域拓展阅读资料。

《〈左传〉全文通识读本》,刘勋 编著

高阶读者生啃原文型

如果您已经具备熟练识读繁体字和阅读文言文能力,并希望对历代注释有详细了解,对原文涉及的制度、人物等历史信息有充分掌握,我们特别推荐中华书局的畅销优质版本——杨伯峻先生的《春秋左传注》。

杨伯峻先生曾任北大中文系副教授、中华书局编审等职,在汉语语法和虚词的研究方面,以及古籍译注整理方面贡献卓越,代表作有《论语译注》《孟子译注》等。

《春秋左传注》以阮元校刻《十三经注疏》中的《春秋左传正义》为底本,广泛收集有关文献和考古资料,又充分汲取了古今学者的研究成果,对《左传》全文进行了博洽而简明的注释。这部书的出版,使对《左传》的整理工作达到了新的学术高度,多年以来广受海内外学者读者的欢迎。

《春秋左传注(修订本)》(中国古典名著译注丛书),杨伯峻 编著

《春秋左传注》(中华国学文库),杨伯峻 编著

由于此书的正文是文言文,因此书局还出品了两种配套白话文版本,便于辅助阅读。一是沈玉成所作的《左传译文》,此书是《春秋左传注》的姊妹篇,采用直译方式,繁体竖排。两书可以搭配购买, 在阅读《春秋左传注》时,将《左传译文》置于手边,遇到读不懂的地方,可以随时翻阅对照,十分方便。

《左传译文》(中国古典名著译注丛书),沈玉城 译

二是杨伯峻、徐提翻译的《白话左传》,但本书不仅仅是把原文翻译成白话。古代的许多常识,在今天已经变成了专家的学问,如天文历法、礼仪制度等,未必是一般读者所能了解的。因此译者又对这些内容进行了灵活改写,使读者易于读懂。全书简体横排,便于阅读。不过读者朋友选购时请注意,此书只有白话文,没有对应原文。

《白话左传》(中国古典名著译注丛书),杨伯峻 徐提 译

今人注本的又一力作,是南京师范大学赵生群教授的《春秋左传详注》。此书虽名为“详注”,但最大特点却是简明扼要。作者在周详考辨的基础上,扼要地对文本做出解释与疏通,不做繁复引证,清晰简明,尤便初学。

《春秋左传详注》(中国古典名著译注丛书),[周] 左丘明 著 赵生群 注

《春秋》采用编年体修纂,《左传》因其体例,许多重大历史事件横跨数年。南宋时,纪事本末体史书出现,章冲借鉴此体,编成《春秋左氏传事类始末》。清初,马骕又编成《左传事纬》。 康熙年间,高士奇在此二书的基础上,编成《左传纪事本末》。同时,高士奇参考《公羊传》《榖梁传》《国语》《史记》及其他先秦两汉典籍,写作了“补逸”“考异”“辨误”“考证”“发明”等,穿插在各专题之中,又在每一篇末撰写史事评论。

《左传纪事本末》(历代纪事本末),[清] 高士奇 撰 杨伯峻 点校

登堂入室专业进阶型

如果您能细细读完,或充分掌握以上几种《左传》,可以说对春秋历史已经有比较深厚的基础了。若在此基础上想进一步登堂入室,对经学史的内容加以研习,那么我们推荐以下三种供您选择。

在魏晋以前,经书的编排方式是经、传各自独立。魏晋时代的学者在给经、传做注释的过程中,逐渐将经、传合并在一起。 《春秋》和《左传》二书合并,就始自西晋杜预的《春秋经传集解》。“集解”的体例,是针对某一条经文的解释,先集合各家学者的说法,再在其下发表自己的观点。这种方式保留了很多汉魏诸家的旧说,如张苍、贾谊等人的说法,就通过杜预的集解保存下来。书中注释的内容,涉及疏通字词句义、人名、地名、事件、传例等,对理解经传的微言大义极有帮助。杜预的《集解》在整个《春秋》学史上发挥的作用至关重要,是现存首个《左传》注本,也是汉晋时期相关研究的集大成之作。

于天宝、王勇教授的整理本,以宋嘉定九年兴国军学刻本为底本,通校多部宋本,并吸收了阮元《十三经注疏校勘记》、《经典释文》等校勘成果,提供了一个文字准确、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读本。

《春秋经传集解》(历代经学要籍丛刊),[晋] 杜预 集解 王勇 于天宝 点校

到了唐代,两汉魏晋的古注对许多读书人来说,理解起来已有相当难度。于是唐人在“注”的基础上进一步做注释,就形成了“疏”。孔颖达的《五经正义》,就是义疏学的代表性成果,其中包括《春秋左传正义》。

清嘉庆年间,著名经学家、政治家阮元,召集段玉裁、顾广圻等学者,在对《十三经注疏》各种版本进行研究的基础上,重新刊刻了一套《十三经注疏》,同时附上有相当学术价值的校勘记。 此版本在《十三经注疏》的校刻史上,具有重要意义,成为两百多年以来研习古代文史必备的参考书。中华书局出版的影印本,开本阔大,采用每面四拼页影印,保留了嘉庆原刻本的面貌;书末编制了篇目索引,以供检索。

《十三经注疏(清嘉庆刊本)》,[清] 阮元 校刻

清代经学家在总结前人注疏成果的同时,在经书文字的解释和名物制度等方面的考证上,超越了以前各代。 关于《左传》的代表性成果,是洪亮吉所撰的《春秋左传诂》。

洪亮吉综合汉儒贾逵、服虔的旧注,兼采魏晋唐宋以降学者的论断,撰成此书,有对杜预进行补正超越之意。中华书局出版的整理本,以嘉庆十八年刊本为底本,其中, 把《经》、《传》文字与阮元《十三经注疏》本进行对校,补正明显的衍夺讹误;《诂》中引文,则核校原著,改正其中有碍文义的错乱。

《春秋左传诂》(十三经清人注疏),[清] 洪亮吉 著 李解民 点校

以上就是我们针对读者的不同需求推介的《左传》相关读本。所谓“读经味如稻粱,读史味如肴馔”, 读《左传》既可习经,又可读史,犹如主副食搭配,营养均衡。诸君可按需自取,努力加餐饭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相关推荐

阿根廷对英格兰 (1986年世界杯足球赛)
365bet娱乐官

阿根廷对英格兰 (1986年世界杯足球赛)

📅 06-28 👁️ 2921
青云的前世哪个职业最好
365bet娱乐官

青云的前世哪个职业最好

📅 08-03 👁️ 1399
奥比岛怎么卖衣服
48365平台

奥比岛怎么卖衣服

📅 07-02 👁️ 8584